在加密市场的演变中,稳定币一直是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从最早的USDT到如今的USDC、DAI,再到新兴的USDe,稳定币已经成为交易量和流动性的核心承载。但一个正在加速显现的趋势是:稳定币发行商不再满足于只做“代币”,而是开始搭建属于自己的公链。直至今日,稳定币三巨头,USDT的发行商Tether在2024年底开始扶持一条聚焦于稳定币场景相关的比特币侧链Plasma,同时今年6月初又官宣了由Bitfinex和USDT统一流动性协议USDT0支持的一条新L1链Stable。才在美股进行IPD的Circle也宣布了自主研发了专为稳定币金融和可编程货币打造的Arc。新进的稳定币巨头USDe的发行商Ethena所支持的Converge也将在今年秋季开启测试网。
一、 核心动因:为何必须做公链?
掌控经济命脉,捕获价值:稳定币是加密世界的“数字美元”,每日交易量高达数百亿美元。然而,在以太坊等公链上,每一笔USDT转账所产生的巨额手续费(Gas Fee)都被底层公链捕获,稳定币发行商只能“为他人作嫁衣裳”。拥有自己的公链,就意味着能自己征收“过路费”,并将这笔巨大的价值收入囊中。
强化生态粘性与议价权:公链的核心是生态。当开发者基于某条稳定币公链构建应用时,会自然而然地将其稳定币作为基础货币,形成强大的网络效应和用户粘性。这将使稳定币发行商从被动的货币供应商,转变为平台级的规则制定者,在与传统金融机构合作时获得前所未有的话语权。
优化用户体验,巩固市场地位:针对稳定币支付、转账等特定场景进行深度优化,可以提供近乎免费、秒级确认的体验,彻底解决在以太坊上拥堵、高费的问题。这不仅能吸引更多用户,更是巩固自身市场领导地位最直接的护城河。
二、 四巨头战略路径与核心差异化
尽管目标一致,但不同背景的玩家选择了截然不同的路径,体现了各自的基因与战略考量。
1. Tether – Stable Chain:普惠的支付基础设施
定位:服务于全球数亿USDT用户的普惠支付网络。
核心差异化:
零手续费:用户使用USDT转账无需支付任何Gas费,体验如同银行转账。
隐私保护:提供加密转账功能,保护交易信息。
企业级工具:为商户集成、批量付款、借记卡连接提供全套解决方案。
简评:Stable Chain的策略最直接——利用USDT的巨量用户基本盘,通过极致简单和免费的使用体验,成为数字世界的“Visa”或“SWIFT”。
2. Circle – Arc Chain:机构的合规桥梁
定位:为传统企业和金融机构量身定制的合规区块链。
核心差异化:
合规优先:背靠Circle的牌照与银行关系,提供符合监管要求的操作环境。
USDC为核心:所有费用使用USDC支付,简化企业财务核算。
资产代币化:专注于帮助机构将房地产、股权等现实世界资产(RWA)代币化。
简评:Arc Chain是“华尔街派”,不追求极致的去中心化,而是为传统资本进入加密世界建造一条最安全、最合规的桥梁。
3. Ethena – Converge Chain:融合的双轨世界
定位:巧妙融合传统金融与DeFi的创新平台。
核心差异化:
“可选许可”模式:这是其最大创新。公链默认完全开放,允许自由参与DeFi;同时,为需要合规的业务(如RWA)提供一个可切换的“许可层”。
服务USDe:专为支持其算法稳定币USDe的Delta中性策略等复杂金融操作而优化。
简评:Converge Chain试图走一条中间路线,既不放弃DeFi的开放创新,又为传统金融的入场预留了入口,野心在于成为未来混合金融体系的基础层。
4. 其他玩家 – Plasma Chain:原生的支付专用链
定位:专为稳定币支付而生的区块链。
核心差异化:
比特币安全性:利用比特币网络来保障自身安全,用户可直接使用原生BTC参与智能合约。
灵活的Gas支付:支持使用USDT或BTC支付手续费,降低用户门槛。
简评:Plasma更像一个专注的“技术专家”,旨在通过利用比特币的信任基础,打造一个最快、最安全、最易用的稳定币支付网络。
三、 挑战与未来展望
稳定币公链的征途绝非一帆风顺。它们面临技术稳定性的终极考验(任何宕机或漏洞都会直接动摇稳定币的信任根基)和生态冷启动的难题(如何从以太坊等巨头的生态中吸引开发者和用户)。
未来,这场战争的胜出者,很可能不是在单一维度上做得最好的,而是能在合规与开放、创新与稳定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的项目。稳定币与公链的融合,正将加密金融推向一个新时代——在这里,“货币发行商”与“国家建设者”的界限正在消失,一个全新的、由代码主导的金融帝国格局正在形成。
原创文章,作者:币小知,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tczhidao.com/wz/77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