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轮又一轮的市场周期中,去中心化金融已实现重大结构性演进。尽管中心化交易所(CEX)的交易量始终处于领先地位,但去中心化交易所(DEX)在每一轮周期中都在从 CEX 手中夺取市场份额,而此次,两者的竞争差距已缩小至前所未有的水平。
这一持续存在的市场份额差异,核心驱动因素十分明确:去中心化特性对基础设施构成了根本性限制。区块链作为新型金融轨道,在过去十年的大部分时间里,始终未能在速度、流动性和用户体验上与 CEX 持平。
然而,每一轮周期中,DEX 都在积极缩小这一差距。到 2025 年,我们有理由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DEX 终将取代 CEX 吗?
DEX 与 CEX 的竞争历程及未来展望
一、DEX 与 CEX 的发展历程
1.1 2017-2018 年:探索起步期
DEX:早期的 DEX(如 EtherDelta)直接运行在以太坊 Layer 1 网络上,交易结算需耗时数分钟,用户界面简陋,流动性严重不足。DEX 市场份额约为 0%。
CEX:币安以 Web2 应用的模式实现快速扩张,速度快、流动性充足,用户体验友好,迅速吸引了散户与机构用户。CEX 市场份额约为 100%。
结论:去中心化虽具备可行性,但性能与易用性是亟待突破的主要障碍。
1.2 2020 年:DeFi 夏季的突破
DEX:Uniswap 推出的自动做市商(AMM)模式具有革命性意义,允许任何人无需许可即可提供流动性。但当时 AMM 模式主要服务于长尾代币,尚未覆盖流动性深厚的主流代币。DEX 市场份额约为 0.33%。
CEX:币安等 CEX 仍占据主导地位,交易速度快,用户体验好。CEX 市场份额约为 99.67%。
挑战:以太坊网络拥堵,Gas 费从不足 20Gwei 飙升至 400Gwei 以上,每笔交易成本大幅上升,用户界面反应迟缓,专业交易者仍忠实于 CEX 平台。
1.3 2021 年:Uniswap V3 的创新
DEX:Uniswap V3 引入集中流动性池机制,允许流动性提供者(LP)在自定义价格区间内配置流动性。尽管无常损失(IL)问题依然存在,但这仍是 DEX 发展的重大突破。DEX 从实验性协议转变为可服务特定市场板块与部分交易者的可行交易场所。
CEX:CEX 仍占据主导地位,但 DEX 的交易量开始显著增长。DEX 市场份额约为 5%。
挑战:钱包用户体验不佳、跨链流动性分散、缺乏法币出入金通道。
1.4 2022 年:FTX 崩盘后的警醒
DEX:FTX 崩盘事件引发全行业震荡,用户对中心化托管机构的信任彻底崩塌,交易者纷纷转向自我托管。Uniswap、dYdX 等 DEX 的交易量激增,Uniswap 交易量突破 50 亿美元,dYdX 交易量暴涨 400%。DEX 市场份额约为 5%。
CEX:尽管势头强劲,但核心挑战仍未解决,用户行为逐渐回归常态,许多人重新使用中心化平台。CEX 市场份额约为 95%。
创新:推出 Uniswap 跨链路由功能,并通过 Rabby_io、Phantom 等钱包优化用户体验。
1.5 2025 年:转折点
DEX:基础设施首次成熟到足以支撑真正的竞争:高性能区块链、链上中央限价订单簿(CLOB)、直接法币集成、接近 CEX 的延迟,已全面整合到链上协议中。Hyperliquid、Tradeparadex、Lighter 等永续合约 DEX 提供接近 CEX 功能水平的链上交易体验。DEX 市场份额约为 19%(2025 年第二季度峰值达 23%)。
CEX:CEX 仍占主导地位,但 DEX 追赶速度迅猛。CEX 市场份额约为 81%。
趋势:从现货到衍生品,所有细分领域都显现出交易活动逐步向链上迁移的迹象。
二、DEX 与 CEX 的市场份额演变
现货市场:截至 2025 年第三季度,DEX 市场份额从 2024 年第四季度的 10.5% 升至 19%。
期货市场:截至 2025 年第三季度,DEX 在期货市场的占比从 2024 年第四季度的 4.9% 增至约 13%。
交易量:
现货 DEX 交易量:2025 年第三季度,现货 DEX 交易量达 1.43 万亿美元,较第二季度的 1 万亿美元环比增长 43.6%,超过 2025 年第一季度约 1.2 万亿美元的历史峰值。
永续合约 DEX 交易量:2025 年永续合约 DEX 交易量大幅增长,截至第三季度,链上累计交易量达 2.1 万亿美元,较第二季度增长 107%,且超过现货 DEX 交易量。
CEX 现货交易量:2025 年第三季度,CEX 现货交易量估计超 5.4 万亿美元,仍保持主导地位,较第二季度增长 25%。
三、DEX 的优势与创新
3.1 高性能 CLOB DEX 的出现
延迟表现:Hyperliquid 通过 HyperBFT 共识机制,实现 0.07 秒的中位数确认时间,与主流 CEX 相当,远快于 AMM DEX(2-30 秒)。
流动性深度:Hyperliquid 等链上 CLOB 为去中心化流动性设立了新标准,平台每秒可处理多达 20 万笔订单,未平仓合约价值达 65 亿美元,订单簿深度足以吸收大额交易且价格冲击极小。
交易费用:Hyperliquid 的 CLOB 设计降低了交易成本,期货交易的平均吃单费率约为 0.035%-0.045%,现货交易约为 0.07%,而挂单者可获得小额返佣。这一费率水平与头部 CEX 相当,远低于 AMM 典型的 swap 费率(0.3%-0.5%)。
3.2 用户体验的提升
用户界面(UX/UI)革新:Hyperliquid、Paradex、Lighter 的仪表盘界面在设计与响应速度上已能与币安媲美。
流动性形态转变:AMM 逐渐被链上 CLOB 取代,实现更深的订单簿、更窄的点差与更低的滑点。
无摩擦入职流程:钱包集成、一键交易、法币入金通道、引导式教程,使 DEX 的入职流程有时比 CEX 的 KYC 审核更快。
3.3 安全性与市场公平性
透明度:链上结算确保交易可追溯、流动性可验证,用户可审计协议活动。
自我托管:交易者始终掌控资产,彻底规避 CEX 黑客攻击风险。
无需许可的全球访问:交易者可 24 小时不间断操作,无需通过 KYC 审核、无需申请上币许可,也不受地域限制。
四、未来展望
4.1 关键推动因素
链上 CLOB 的规模化发展:Hyperliquid 等网络或未来应用链,已能提供流动性深厚且延迟低于 1 秒的交易环境。若这些平台能为流动性较浅的交易对也实现相近的流动性深度,那么 DEX 与 CEX 在交易执行上的剩余差距将大幅缩小。
可组合性与新型产品品类:永续合约将继续成为 DEX 差异化竞争的核心领域。若链上期权能实现突破,有望吸引散户与机构投入大量 TVL。
监管明确化与协同化:随着币安等 CEX 在多个司法管辖区面临限制,监管机构开始探索将非托管平台纳入合法市场场所的框架。新加坡与日本已着手实施或研究合规 DeFi 沙盒,预计其他国家也将很快跟进。
具备暗池功能的链上隐私交易:链上暗池在去中心化交易所内提供保密交易场所,支持大额区块交易且不向公开订单簿披露信息。这种隐私保护功能可防止抢先交易与清算狙击,吸引机构参与者。
品牌建设与法币创新:PayPal、Stripe 等新兴去中心化金融科技初创公司,可能将银行级服务支持与无缝法币通道相结合,进一步削弱 CEX 在法币集成上的优势。
原创文章,作者:币小知,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tczhidao.com/wz/7664.html